旅游目的地线下组织将成为线上新的流量入口

【摘要】又到了岁末年初,照例回顾展望,依旧N大新闻和N多趋势。只因2014年挂着个“智慧旅游年”的名头,随着锣鼓喧天的散去,心下慨叹:“智慧旅游年总算过去了!”扯几句非趋势非总结的闲篇。

原标题:2015:线下将成线上新的流量入口?

        又到了岁末年初,照例回顾展望,依旧N大新闻和N多趋势。只因2014年挂着个“智慧旅游年”的名头,随着锣鼓喧天的散去,心下慨叹:“智慧旅游年总算过去了!”扯几句非趋势非总结的闲篇。

        2014年的线上旅游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“这份闹腾!”如果更深一步,2014年线上旅游的“闹腾”是一明一暗两条主线,“一明”是移动端,“一暗”是目的地,而且移动端的竞争也大多采取目的地要素产品的竞争体现出来,所以说摆在桌面的线上O2O,实则是M和D,M是移动端(Mobile),D是目的地(Destination)。这也是线上旅游和其他行当线上竞争形态的最大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国内各大网络旅游运营商陆续成立的目的地部门(或者不叫这名,实际一码事)折腾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移动端的发展态势。“一元游”战火烧到景区售票口,阿里渗入了PMS,携程干起了邮轮,去哪儿抄到酒店大堂,甚至有的还摸到了旅行社的看家业务——导游服务等等。2015年,线上旅游离手机越来越近,离目的地也越来越近。照这个势头,肇始于2014年的出境游市场争夺,2015年定会蔓延到境外,或许途牛同程不会如今这般窝里斗,在境内打离境外目的地老远的架,到境外目的地折腾点东西,才能占据竞争的上游位置。

        线上旅游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以后,就很大地压缩了传统旅游旅行社的空间,有些旅行社的伙计们认为旅游是典型的O2O,总会回归到线下,可问题是:你咋就认定你是那个O?!

        河狸家是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创业模式,通过手机客户端应用把美甲师和顾客关联起来,美甲师上门服务,可没有一家美甲店说自个是O2O里面的O,因为没有空间。2015年,对于传统旅行社来说,无所作为,走坟地喊号子——自个安慰自个,那个“O”多半不会落在头上。

        2014年,线上旅游的“大头”的竞争依旧是目的地单要素竞争为主,而许多创业公司则是走的目的地产品组织和信息组织的路子。目的地产品供应商则要学会如何左右逢源,重点考虑如何把客源揽在自个怀里。山东的一家游乐园景区太阳部落,在旅游淡季敲锣打鼓地在景区周边乡镇派发传单,将180元的景区门票降为30元,轰动一时。这里有两个意思:一是大多数周边乡镇的农村游客人生头一回逛游乐园;二是大多数游客不用智能手机。这话听着耳熟吗?办法土得掉渣,可放在所谓具有互联网思维的“一元游”背景下,就很有意思。2014年,总是在网上的电闪雷鸣,搞得目的地产品供应商心里难免直慌慌,可当大雨浇到地面上,总会浇醒一拨人。

        2014年,发现一家杭州本地公司“游礼网”,把杭州本地的旅游商品标注在“杭州特产手绘地图”上,派发到杭州酒店大堂,游客可以通过手机购买旅游纪念品,网站在一小时内将商品送达客人所在酒店。2014年,有很多目的地本土公司也操刀进入线上旅游领域,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把线下作为“流量入口”,把旅游产品组织(如住宿+购物)作为“需求场景”。前者,去哪儿的“切客”就有点这个意思;后者,却很少有角色在这方面折腾,2015年会有更多的这样的场景吗?这会更多的依赖线上旅游运营商目的地产品资源控制能力、线上旅游产品组织能力和线下“场景”结合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琢磨琢磨一个意思:旅游产品的线上组织延伸到目的地线下,目的地线下流量的导入和旅游产品组织场景结合起来。

分享到: 更多
返回列表